在行贿人无资金需求的情况下,出借资金给行贿人并收受利息;行贿受贿双方事先约定以借贷收息的方式掩盖行贿受贿的真相;除本人进行借贷收息受贿外,还通过特定关系人实施不法行为……近日,湖南省纪委监委通报8起党员干部借贷收息受贿典型案例,通报案例呈现出腐败手段隐形变异、翻新升级的特点。
莫伸手,伸手必被捉。在持续深化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全面巩固的背景下,这个道理成为越来越多党员干部的自觉遵循。但还是有极少数人,自认为行贿受贿的“手法高超”,可以“滴水不漏”“瞒天过海”,或者自我膨胀,觉得任何问题暴露出来都可以“只手遮天”“随手摆平”,最终的结果就是我们在各类警示教育片中看到的一个个反面教材。
不妨简单梳理一下一些新型腐败都穿上了哪些“马甲”:有的为掩人耳目,替人办事后不急于寻求“回报”,而是“过一阵再兑现”“有需要再回报”或者“平时不收钱,节日来上供”,玩“期权腐败”的把戏;有的为掩饰违纪违法行为,安排各类下属、亲属、朋友充当“白手套”“台前木偶”,自己躲在幕后操纵获利;有的打着“借贷”“投资”“委托理财”的幌子,通过“干股”“影子公司”“影子股东”大肆敛财……无论腐败手段如何隐蔽、外衣如何精致华丽、面纱如何以假乱真,都改变不了以权谋私、违法乱纪的实质,总会留下痕迹、露出破绽,难逃被党纪国法严惩的命运。
东汉太守杨震暮夜却金的典故很多人早已耳熟能详,明代李汰也有类似的故事。李汰在福建担任乡试主考官时,有考生趁夜深人静带着黄金上门行贿,请求他多多照顾,许诺以后必有厚报,李汰愤然拒绝,并以“黄金难换腐儒贫”“莫言暮夜无知者”等诗句表明心迹。如今,拒腐防变的制度之网越织越密,各类干部管理监督平台不断完善,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凭借更广的覆盖面、更高的精准度不断压缩腐败的空间,让违法乱纪者无法藏身、无所遁形。党员干部一定要明白,“月黑风高无人见”不过是自欺欺人,“富贵险中求”“法不责众”只是自我麻痹,唯有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才能真正立得稳、行得远。
反腐败是场攻坚战、持久战,也是一场“输不起的斗争”。层出不穷的新型腐败、隐性腐败,对相关部门增强学习能力、练就过硬本领、升级斗争策略也提出了更高的考验。路虽远,行则必至。保持清醒头脑,永远吹冲锋号,牢记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终能向彻底铲除腐败滋生土壤、实现海晏河清的目标不断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