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后一场声势浩大的中医药养生方式就要来了,如果你还不知道它是什么就真的“OUT”,冬病夏治三伏贴,健康生活每一天,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了解什么是三伏贴吧。
三伏贴是将“冬病夏治”的中医治未病理论与 “天灸”相结合,在夏季三伏天施行穴位贴敷用以预防和治疗虚寒性病证的一种中医外治法。天灸又称冷灸、发疱灸,是一种无需艾火的灸法,于人体相应的穴位敷贴某些对皮肤有刺激性的药饼,致使穴位局部皮肤泛红、发疱甚至化脓,激发人体免疫调节机制,以防治疾病的一种传统疗法。三伏贴历史悠久,首见于清代名医张璐的《张氏医通·诸气门下喘》,历经数百年的发挥拓展,三伏贴治疗范围已经扩大到内外妇儿各科疾病,内科如冷哮病、风寒咳嗽、虚寒腹痛,外科如痛痹、着痹,妇科如宫寒痛经,儿科如肺炎喘嗽、小儿哮喘、小儿腹泻等 142 种优势病种,尤其在治疗呼吸系统的虚寒性病证方面得到了充分的证实。
脾胃虚寒: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慢性结肠炎,虚寒性腹痛腹泻等。
肾阳虚证:前列腺疾病,阳痿,遗精,早泄等。冲任虚寒:痛经,慢性盆腔炎,宫寒不孕等。
肢体经络类疾病:肩周炎,颈腰椎病,腰椎管狭窄症,腰腿冷痛,四肢冷麻,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关节炎,网球肘,电脑手。体虚感冒,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哮喘,阻塞性肺气肿,肺间质疾病,肺功能不全。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慢性咽炎,变应性咽喉炎等。
风湿免疫性疾病:如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产后风湿病、骨质疏松、风湿性多肌痛、痛风等。
禁忌人群:
1.贴敷部位有皮肤创伤、皮肤溃疡、皮肤感染者;
2.对敷贴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
3.瘢痕体质者;
4.医生认为不宜使用的患者。
慎用人群:
1.孕妇或2岁以下儿童:
2.艾滋病、结核病或其他传染病者;
3.糖尿病、血液病、恶性高血压、严重心脑血管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支气管扩张、恶性肿瘤的患者;
4.病情急性发作期或加重期间的患者。
1、贴敷时间:贴敷时间根据体质和耐受力而定,一般成人4—6小时,儿童2—3小时,老年人、小儿及体质偏虚者贴敷时间可适当缩短。
2、注意局部防水,贴敷后可能出现局部皮肤潮红、灼热或轻度刺痛感,出现小水泡或在一段时间遗留色素沉着属正常反应。
3、贴敷后皮肤局部出现刺痒难忍、灼热、疼痛感觉及大水泡时,应立即祛除贴敷药物与敷料,禁止抓挠,不宜擅自涂抹药物,及时就医,以防感染。
1、贴敷药物期间,应减少运动、避免出汗,尽量避免电扇、空调直吹:衣服宜宽大柔软,透气的全棉衣服,注意防止药膏污损衣物。
2、贴敷期间避免食用寒凉、过咸等可能减弱药效的食物,忌吃冷饮、冰镇食品;应尽量避免烟酒、海味及辛辣、牛羊肉等食物。
3、保持贴敷部位干燥,贴敷完后六个小时用温水洗澡,避免抓挠局部;敷贴取下后可以洗澡,但不要搓背,沐浴后用毛巾轻轻吸干穴位上的水。
4、贴敷部位出现皮疹或轻微小水泡属于正常现象,可以使用烧伤膏外敷。如果水泡没有破溃,可以外擦些炉甘石洗剂,如果水泡比较大,可以用消毒针刺破,排出渗液,然后局部消毒,预防感染即可。
5、坚持,三伏贴三年为一个疗程,但三伏贴不能代替日常的药物治疗,不能盲目减药或者停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