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腥草,又叫折耳根,古代本草称之为蕺菜,属于清热解毒药的范畴。这种植物有一种很特殊的气味,有点儿像鱼腥味,但是比鱼腥味要芳香一些,比较清爽,是一种很多人都喜欢食用的野菜(笔者和湖南人求证了一下,他们习惯食用的是鱼腥草的根,而药用部位是其地上部分)。不过,《食疗本草》认为蕺菜(鱼腥草)“小儿食之,便觉脚痛,三岁不行”,所以婴幼儿最好避免食用。
在谈论鱼腥草之前,我们可以先尝试分析一下“解毒”一词中的“毒”究竟是何物。实际上,完整地说,这里的“毒”应为“热毒”,以疮、痈、肿、痛、痢疾为主要表现,与紫苏所解“鱼蟹毒”里的“毒”具有明显概念上的区别,后者属于我们平时所说的“中毒”之范畴。
疮痈,长在体表或者体内,初期以红肿、热痛为主要临床表现,中医认为这是由于热毒郁结在局部造成的。痈长在体内脏腑则称为内痈,长在体表则称为外痈。《内经》认为疮痈是因为热毒引起的营气不从,逆于肉里,乃生疡肿。中医治疗疮痈,主要有三步:开始就是消散,以清热解毒为主,加一点活血散结止痛的药,促进红肿热痛的消除。如果这阶段把痈消散了,那就是最佳的、最理想的治疗效果;如果这一阶段没有完全地得到治疗,没有控制住,那可能就会化脓,形成脓液之后,就要托脓外出,也就是排脓;第三部,待脓液排净了以后,进行敛疮生肌。在后两个阶段,常常也要用清热解毒的药,因为这两个阶段往往也有邪毒存在。
前面讲到,治痈的过程可能包含有消散、排脓、敛疮生肌三个阶段,如果在第一个阶段没能将热毒清解掉,已经化脓了,那么此时就既需要清热解毒,又需要排脓,如果有一味药这两样功效都具备,那么必然会作为首选。对于肺痈来说,鱼腥草就是这样一味药,换句话说,鱼腥草乃治疗肺痈之要药。
鱼腥草不仅长于清肺热、解热毒,而且还有排脓的作用,可以说是三管齐下。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清泻肺热和解热毒是不同的两种功效,比如说石膏也可以泻肺热,但是它不具备解毒的功能。鱼腥草解毒的功效还可以作外用,对于外痈疮毒,用其鲜品捣碎敷患处是比较适宜的。
由于鱼腥草有清泻肺热的作用,所以对于痰比较黄稠的肺热咳嗽它也是适用的。鱼腥草排脓效果不错,所以耳道流脓等病症也可以用到鱼腥草。
另外鱼腥草还有利尿的作用,所以它也可以治疗湿热淋证,有的书上把鱼腥草的这一功效称为利尿通淋,其实用“清利湿热”这样的表述更为准确,属于清热作用和利尿作用的叠加,使湿热从小便出。
鱼腥草乃芳香之品,含有挥发油,所以不管鲜品还是干品,用作汤剂时都不应久煎。此时,近期热播的大型中医药文化纪录片《本草中国》介绍的“草晶华•破壁草本”,正是适合之选。鱼腥草不宜久煎,所以入汤剂时最好后下,但是如果煎的时间太短,那么除挥发油以外的成分则难以煎出,此时,应用“鱼腥草破壁草本”,直接加入到煎好的汤剂服用,即达到这些要求。
“草晶华•破壁草本”是以现代破壁粉碎技术(破壁,就是打破植物细胞壁,目的是提高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利用率)制成的新型养生草本,在完整保留药物全成分的基础上,同时兼备了便利性、节约性、有效性,具有“更好吸收,服用便捷”的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