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邪客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不清所致。以咳嗽、咯痰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肺,涉及脾、肾。呼吸道感染、急性及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脓肿可参照本病护理。常见证型:外感咳嗽:风寒袭肺、风热犯肺、风燥伤肺,内伤咳嗽:痰湿蕴肺、痰热郁肺、肺阴亏耗、虚火喉痹。
【临床表现】
1.呼吸系统统状咳嗽,咯痰,鼻塞,流涕,咽干,咽痒,胸痛,气促。
2.全身症状神疲乏力,发热,恶寒,全身肌肉酸痛,头痛。
3.消化系统症状脘腹胀满,纳呆。
【临床护理】
1、风寒袭肺
咳声重浊,气急,喉痒,咯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发热,无汗等表症,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1)恶寒重者可饮姜糖水,葱白糖水以袪风散寒。(2)咳剧时,可饮用枇杷汁、止咳水等以止咳化痰。(3)予穴位贴敷双定喘、双肺俞、心俞、膈俞。
2、风热犯肺
咳嗽咳痰不爽,痰黄或稠粘,喉燥咽痛,常伴恶风身热,头痛肢楚,鼻流黄涕,口渴等表热症,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1)咳嗽甚,咯痰不爽者可按医嘱予清热止咳化痰药物如清开灵或痰热清雾化吸入或配合穴位帖敷双丰隆以清热化痰。
(2)痰多者早晚予香蕉漱口液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3)口渴者饮梨汁,白芧根竹蔗水、萝卜汁、白藕汁、荸荠汁以生津润燥。
3、风燥伤肺
喉痒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连成丝,咳嗽不爽,或痰中带血丝,咽喉干痛,唇鼻干燥,口干,常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舌质红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1)咯痰困难者,可用鲜竹沥水雾化吸入。
(2)胸痛者可用消炎散外敷疼痛处。
4、虚火喉痹
咳嗽,干咳,呛咳连声,咽痒难耐,夜间咳甚,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数或细数。(1)发热者,可遵医嘱肌注或穴位注射中药退热针。2)予膀胱经腰背拔火罐。
5、痰湿蕴肺
咳嗽反复发作,尤以晨起咳甚,咳声重浊,痰多,痰粘腻或稠厚成块,色白或带灰色,胸闷气憋,痰出则咳缓、憋闷减轻。常伴体倦,脘痞,腹胀,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脉濡(1)脘腹胀满者可热敷下腹部或以肚脐为中心行局部按摩,及予以胃复安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2)予穴位贴敷肺俞、天突穴。
6、痰热郁肺
咳嗽气息急促,或喉中有痰声,痰多稠粘或为黄痰,咳嗽吐不爽,或痰有腥味,或咳吐血痰,胸肋胀满,或咳引胸痛,面赤,或有身热,口干欲饮,舌苔薄黄腻,舌质红,脉滑数。
(1)可空位贴敷丰隆穴。
(2)可遵医嘱服竹沥水、川贝粉等。
7、肺阴亏耗
干咳,咳声短促,痰少粘白,或痰中带血丝,或声音逐渐嘶哑,口干咽燥,常伴有午后潮热,手足心热,夜寐盗汗,口干,舌质红少苔,或舌上少津,脉细数。予热水泡足,以益气养阴。
【饮食护理】
1、风寒袭肺
饮食宜袪风寒、止咳化痰食物,如紫苏粥、杏仁粥,可用生姜、红糖、大枣加适量水煎服。多食葱白、生姜、蒜等,忌食生冷、油腻、酸性食品。
2、风热犯肺
饮食宜多食梨、枇杷、萝卜、海蜇等,忌食辛辣、香燥、肥腻等食品。咳嗽咯黄痰者可进食鱼腥草猪肺汤;口干欲饮者可服淡盐水、冬瓜汤、芦根水等;痰稠不容易咯出,每日喝水1500ML可用远志、金银花、桔梗煎水饮用。
3、风燥伤肺
饮食宜多吃清润肺之品,如藕粉、梨、蜂蜜、沙参、玉竹、百合、银耳等。痰中带血者可用鲜白芧根、小蕳水饮用。
4、虚水喉痹
饮食宜偏湿,膳食中宜添加温热宜通性的佐料,如姜、胡椒等。不宜过食甜、咸,忌食生冷,鱼虾。鼻咽干痒者遵医嘱服止咳枇杷膏,亦可用梨膏加川贝粉调服。
5、痰湿蕴肺
宜饮食有节,宜多吃健脾化湿之品,如薏苡仁、赤小豆、山药,忌生冷,辛辣糯米、烟酒及肥甘厚味之品。可予芡实、薏苡仁、莲子、杏仁瘦肉粥,陈皮茯苓瘦肉粥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6、痰热郁肺
饮食宜清淡,可食梨粥、藕粥、海带绿豆粥、薏苡仁冬瓜子瘦肉汤,可饮鲜藕汁,口干舌红少津者,可用北沙参、天冬煎水代茶饮以养阴生津。
7、肺阴亏耗
饮食可多吃润肺生津之品,如北沙参,天冬煎水代茶饮。
【用药护理】
(1) 中药汤剂一般宜温服,药后加盖衣被,以助微微出汗,用药期间注意汗出、热退等情况。解表汤剂不宜久煎。
(2) 止咳糖浆服后不要立即饮水,以免冲淡药液使疗效降低。
(3) 痰量较多,无力排痰者应以袪痰为主。服用袪痰药应注意以下几点:1)应遵医嘱适量服用,有消化道溃疡者慎用。2)重病卧床者服袪痰药后应注意体位引流,以免造成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并发症护理】
气促
(1)密切观察患者神志、面色、生命体征变化,正确记录。
(2)取半卧位或端坐卧位,按医嘱给予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
(3)根据病情,鼓励患者下床活动,增强肺活量。
(4)鼓励患者做缓慢的呼吸操。
(5)痰阻气道者,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健康指导】
(1) 慎起居,尤需在冬春季节注意加强预防病邪入侵。
(2) 注意休息,避免劳累。
(3)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并配合呼吸操等,以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4) 改善工作、生活卫生环境,不随地吐痰,在他人面前咳嗽要捂住口鼻,防止空气污染,净化环境。
(5) 吸烟患者提倡戒烟,以改善身体功能。积极治疗原发病,定期门诊随访,病情变化应及时就医。
|